大学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八个多月下来,有遗憾,有收获。以此博客作为记录。
(写这个博客还有一个原因,我写好的总结因为社会实践只能交一篇所以当时白写了,不能浪费!)
#总结
先将经验写在前面以防忘记:

1、大型比赛最重要的出发时的心态。我始终认为我们从什么都不会走到最后的国二,很重要的就是心态方的足够好。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我就一直说,我们是为了学新东西来参加的比赛,大家不要想着名次什么的,毕竟我们从0到1,很难一次性有很大的成绩。就是抱着这种心态,我们一路走到最后。

所以,不论什么比赛,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虔诚。

2、服创这类创新创业比赛,最看重两点:IDEA、PPT。前者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后者决定了你能走多高。前期,idea是最重要的,一个新颖的创意加上可行的实现方式,能保证你走过第一道关卡。而后期进入答辩环节,PPT更加重要,毕竟,将你的idea展示给别人看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idea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即使是你导师给了一个新的idea,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PPT是这次我感受最深的一部分。因为国赛准备期间,PPT是最折磨人的。起初,这种形式作为决赛我很抗拒,但是我慢慢地发现,PPT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你的创意再好,也要说服众人才能得到认可。这很现实,“写代码的干不过做PPT的”,也很现实。我本身是比较会说的人,所以我基本上不打草稿,每次都是即兴发挥。

不要抗拒PPT。

3、虽然说是这样说,但是idea的实现一样很重要。PPT大赛的前提是你的系统已经实现,毕竟没有实现你甚至无法跻身答辩的舞台。对于第一次参加的同学,更重要的是去学习,不论是前端语言也好,数据库也罢,后端api亦然,都可以分工来学习,根据大家的兴趣点去分配。我们当时就学了一个月,做了一个很粗糙的demo。虽然现在看来,那个demo很简单很粗糙,但是当时,几个人围着电脑兴奋的像群孩子。

4、对我来说,与国二相比,最重要的收获是友情。在一次次地讨论中,和队友磨合出来的感情更加珍贵。毕竟比赛有很多,可以一起打比赛的人很少。通过这次比赛,我更加确信了我所向往的团队合作模式,也更加确信比起获奖,带领好团队的氛围是作为队长最重要的工作。

Anyway,stay hungry.


以下是暑假写的总结原文:

在2020-2021年,从大一上学期至大一下学期,我主要参加的竞赛是: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大赛。因为竞赛方面的重心基本上在这项比赛上,所以本次竞赛报告我也将围绕此比赛展开阐述。

一、简要介绍与大体感受

首先,先对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服创”)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①服创是响应国家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相关战略举措与号召,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全国性竞赛。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搭建产学结合的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能力展示平台;促进校企交流,促进高等教育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宣传服务经济,提升社会公众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参赛队伍均来自中国国内高等院校,以本科生为主,自由组队。大赛开放方式竞赛,经过报名参赛、自主选题、分散备赛和集中答辩的环节,评选出相应的优秀团队。

②大赛在选题上呼应服务外包产业,关注服务科学;在形式上,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解决问题。赛题一方面来源于现代服务产业企业的现实需求,鼓励学生综合考虑业务模型、技术方案、商业运营等各种因素,提供完整方案,立足实际情况创新应用;另一方面,大赛还鼓励参赛团队提出有创造力的创意项目,在优秀方案的基础上实现创业,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评审环节过程与结果并重,增强能力培养导向,尤其关注团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的介绍来自服创比赛官网,从初赛走到今天的国赛,我想谈谈我自己的感受。总体来说,服创是相对其它学科竞赛来说门槛比较低的比赛,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把他选做我竞赛旅程的起点站。但是门槛低意味着上限很高,就像产品经理人人能做,但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万里挑一一样。如何把一个个命题理解到位、对症下药;如何在实现需求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这都在考虑的范畴之内。对于我来说,我很喜欢这种能让我进行产品设计、商业模式规划的比赛,可能骨子里,是想走产品这条路吧。比赛形式上,虽然没有很硬性的技术要求,但是代码的实现和思路的呈现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只是抱着逃避写代码的想法来纸上谈兵,那绝对走不到最后。

我的总体感受可以总结为:好的solution + 足以体现idea的实现=成功。

二、关于团队与角色

我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是:队长、统筹协调、文档、算法、答辩、美工。

没错,我的角色中并没有功能实现,因为在我们的分工之中,已经有适合的人选,并且不负责功能实现能让我更好的帮助其他人抓时间,更广泛地了解双方都在做一些什么。

我认为在服创比赛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个好的团队。尤其是对于队长这个角色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没有争端的团队,而是在矛盾发生之后能够积极消化解决的的团队。良好的沟通、轻松的氛围、共同的目标、满腔的热情,都是支撑一个团队走到最后的东西。团队中的分工一定要明确,划分不清的话就容易耽搁进度或是降低工作效率。

我很庆幸遇到我现在这个团队,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都是大一新生,都愿意向着眼前的不确定进发。大家相处起来也比较融洽,产生矛盾也能很有效的发现和解决。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如何解决问题、调和人际关系,是当队长的艺术。

在这次比赛的共事中,大家都感觉到了彼此的可靠,也结伴申报了大创项目,跟着导师进行学习。所以,一个优秀的团队能为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比赛的胜利,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多的机遇与选择。

三、关于时间线与节奏

服创开始报名的时间是2020年底,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每年的服创比赛基本上都是在年底开始报名,在次年四月进行初赛、五月进行区域赛,最后进行全国总决赛。战线拉得很长,是折磨,也是享受。

这一路走来,我认为比较科学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

①12月:组队、互相熟悉。

②次年1月:报名、选题、安排好寒假各自的工作方向。(像我们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就利用好寒假这段时间先学基础的东西)

③寒假期间:学习该学的东西、进行需求调研、进行最基本的文档的撰写。(概要介绍、需求分析、PPT等等)

④3月-4月:进行文档的编写和代码的逐步实现。(初赛不会特别看重代码的实现程度,但是不能没有)

⑤4月:初赛进行。

⑥5月-6月:做答辩PPT、模拟演练、区域赛进行。

⑦暑假:完善idea、改良PPT、完善系统、准备国赛。

磕磕碰碰,也算是走到了国赛。从零基础的小白,到现在能够写这么多的经验总结,服创让我们成长了很多。

节奏上,我们在放寒假之前就约定好至少一周要开一次会。最后也确实做到了,大家在一次次开会后的闲聊中也越来越熟悉,寒假过的也很充实。在返回学校之后,我们坚持每周周末在南校的咖啡厅聚头,一起写代码、写文档,逐渐和咖啡店有了情感。许多很棒的想法也都是在那里孕育出来的。
所以,定期的沟通交流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对推进工作还是改善团队氛围。第一次作为队长参加这种长时间的比赛,把握节奏和时间线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好在一切顺利进行,没有出现很大的差错。

四、关于选题与idea

服创A类的选题很多样化:服务类、算法类等等,有偏idea的,也有偏实现的。前者比较注重商业价值、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后者更注重实现程度、论文的查阅量等等…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太多,毕竟没有基础,选择了企业服务类的命题,主要打磨idea。

但是选完我们才意识到,这种服务类的问题难度真的很大。因为企业的具体需求存在,需要你提供解决方案,但是全国有数百支队伍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让你的solution脱颖而出,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我们这个命题最初有接近600支队伍选择,最后到国赛的队伍不过10支,淘汰率还是很高的。毕竟服务类门槛低,队伍数量自然大。

在最开始我们讨论solution和idea的时候,基本上是毫无章法、一团乱麻。加上大家刚刚认识不久,也没有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回看最初版本的系统概要介绍,其实和最终版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它需要你去不断打磨想法,不断找到创新点,不断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我的个人经验是,要想找到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一定是从痛点入手。你找到问题的症结,你才能提出对方有可能满意的解决方案。评委感觉到你对于问题的理解和他很契合,你自然能拿到不错的成绩。所以最开始的还是,痛点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罗列解决方案,逐一筛选。

有一个挺重要的点,是商业模式。其实企业服务类会比较注重这个内容,你怎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给企业带来收益,你怎么把自己推销出去,是很加分的点。

在起初打磨方案雏形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想法缺乏新意和竞争力,在咨询了老师和学长学姐之后,结合大家的建议慢慢讨论修改,才有了最终的结果。

四、关于具体工作

整个比赛的工作主要是三个部分:文档、实现、答辩。

前两个部分是比赛前期的重点,在初赛结束后,重点便是后二者,答辩更是重中之重。

文档部分,前前后后我们应该完成了将近六万字的文档撰写,另外制作了简介视频、演示视频。与大部分队伍选择代做不同,我们的视频从内容到配音到后期,都是我完成的制作。可以说文档方面,我们的准备很充分。

111

(文档如上图)

实现部分,在我们队伍的“技术总监”进行安排部署之后,对应工作部分的同学就去学习相应的知识,然后真正的demo实现在寒假过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前前后后改了很多版,但是第一版出生的那种成就感,永远没有办法取代。

答辩部分,由于我个人认为我的表达能力比较强,所以路演答辩的部分就是我来负责。PPT是大家一起修改制作的,然后由我来进行思路编排。区域赛前的两个星期,简直就是地狱。每天都在根据老师、学长学姐、同学的建议思考怎么改PPT,不停地进行模拟演练。虽然我最后连稿子都没有写,但是这也是建立在私下演练了很多次的基础之上。没有稿子其实能减轻我的压力,把自己真的当作是在介绍自己设计的产品一样。